歡迎致電
13713999008
?? 發布時間:2014-02-23 ?? 熱度:
記者日前從中國鋁業公司(以下簡稱中鋁公司)獲悉,盡管2013年面對全國鋁產能嚴重過剩、鋁銅價格持續低位運行、與上年相比增加60多億元減利因素等極為嚴峻的形勢,但中鋁公司實現了集團大幅減虧、中國鋁業扭虧為盈兩大經營目標。
根據中國鋁業發布的公告,預計2013年年度經營業績與上年同期相比,將實現扭虧為盈,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預計為人民幣10億元左右。這意味著,這家公司將避免因連續兩年虧損而戴上“ST”的帽子。
中鋁相關負責人告訴中國經濟時報記者,自金融危機以來,公司通過結構調整和戰略轉型,鋁業資產比重和銷售收入比重都下降到公司總體的50%以下,而非鋁資產比重和銷售收入超過半壁江山。2013年,不僅僅中國鋁業實現盈利約10億元,相關多元化的工程技術、國際貿易、能源、資源勘探、資產經營和金融等業務,均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和市場化的活力,2013年實現利潤超過40億元。
特別值得關注的是,2013年末,倫敦金屬交易所3個月期鋁較年初下跌13%,中國鋁業的扭虧為盈是在應對市場持續低迷、部分原材料價格上漲、市場競爭十分激烈的環境下取得的。
據本報記者了解,為了實現中國鋁業扭虧為盈,該公司除了進行了資產出售和調整工作外,在降本增效實現完全成本競爭力上付出了巨大的努力,實現了氧化鋁產品制造成本、電解鋁產品制造成本明顯下降。中國鋁業通過控虧增盈措施,降低成本、消化市場減利因素,一些2012年還在虧損的企業,2013年通過不斷地努力實現了扭虧為盈或大幅減虧。
金融危機以來,中鋁公司在體制機制、業務發展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比較大的改革舉措,取得了一些成績,但市場化程度仍然不高。改革力度相對較小、市場化程度相對較低,是中鋁公司的短板和劣勢,也是中鋁公司逆境崛起的潛力和方向。
在嚴峻的市場形勢面前,中鋁公司上下形成了一個共識:向市場化改革、向開放型經營要紅利、添活力是根本出路。2013年,中鋁公司用市場倒逼機制,進入改革“深水區”解決控虧增盈、轉型發展的難題,把深入推進市場化改革作為工作的重中之重,形成推動中鋁公司發展的新動力。
前述相關負責人表示,一年來,通過實施市場化開放型改革,中鋁公司發生了非常積極的變化。主要表現在:管控模式更加科學優化;選人用人機制和經營管理模式更加靈活主動;企業組織結構更加扁平優化;企業市場活力明顯增強。
中鋁公司負責人表示:“金融危機以來,雖然有色金屬行業遭受重創,但是仍有不少企業,不僅抵抗了市場的沖擊,甚至獲得了更好的發展。這使我們更加堅信兩個觀點——沒有虧損的行業,只有虧損的企業;我們不能改變市場,但我們能夠改變自己。中鋁所處的行業,是一個充分競爭的市場環境,我們要實現企業的生存和發展,必須要使我們的產品具有完全成本競爭力。”
2010年,中鋁公司在金融危機尚在蔓延、公司生產經營十分艱難的時刻,開啟了以從根本上提升企業管理水平為目的的運營轉型工作。2013年,中鋁公司的運營轉型工作在投資、能源、采購等14個專業領域、29家實體企業開展,內部覆蓋率達92.5%。運營轉型工作使中鋁在沒有額外投入、緊緊依靠提升管理水平的基礎上,全年累計實現轉型收益超過25億元,為公司的降本增效和中國鋁業的扭虧為盈作出了非常重要的貢獻,公司的成本控制力已經得到了明顯提升。
不過,業內人士分析認為,盡管目前中國鋁業業績實現了扭虧為盈,但作為國內氧化鋁和電解鋁的龍頭企業,鑒于行業產能大幅過剩,去產能化速度緩慢,其2014年面臨的經營壓力依然不小。
文章標簽: